你尚未認(rèn)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rèn)證即可享有:
論及《銀翼殺手2049》的攝影指導(dǎo)羅杰·迪金斯(Roger Deakins),不免俗地會說到他1994年至今入圍13次奧斯卡始終空手而歸的憾事。 說起他的影像,始終總不會遺漏《老無所依》、《007:大破天幕殺機》、《鍋蓋頭》,還有《邊境殺手》中令人屏氣凝神的光影運用。這一位3次獲得美國電影攝影師協(xié)會最佳攝影的攝影大師,會有什么獨特的電影作法? 今天就以2016年的影片《邊境殺手》為例,來講述羅杰·迪金斯的攝影法則。 視覺與風(fēng)格:前期定調(diào)與素材參考 導(dǎo)演丹尼斯·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在《邊境殺手》中與迪金斯是第二次合作,他們會一起討論劇本,迪金斯很重視劇本討論,甚至還沒有開始找場景前,就要了解這場戲的核心,該怎么轉(zhuǎn)場,確認(rèn)一場戲到底要表達(dá)些什么。 《邊境殺手》是一個關(guān)于美國與墨西哥中灰色地帶,毒販、殺手們和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探員的故事。 所以在電影色彩和質(zhì)地上,“直接受到拍攝地點奇瓦瓦沙漠(Chihuahua Desert)的影響”,故事發(fā)生在艷陽燒灼、黃沙與仙人掌遍地的美墨邊境小城,主要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市(Albuquerque)、德州的艾爾帕索市(El Paso)拍攝,他“希望角色被烈日侵蝕到只剩下一片黑暗的剪影”,雨季的雷云形成壯觀的天空,“詩意地表現(xiàn)出凱特的內(nèi)心與外在煎熬”;一望無盡的荒蕪地景,導(dǎo)演認(rèn)為 “能讓角色迷失在這一片虛無中,而地景也成為片中角色之一。” 片中牽涉穿越國界,進入另一個地區(qū)。如何制造美國與墨西哥的反差?美術(shù)指導(dǎo)搜集了墨西哥的圖片與影像作為墨西哥骯臟、混亂場景的參考。迪金斯則提出Alex Webb在美墨邊境拍攝墨西哥年輕人的視頻拍攝作品,并以他捕捉貧窮時生機勃發(fā)、情緒飽滿的構(gòu)圖與色調(diào),來建立凱特(與觀眾)對墨西哥的第一印象。 Alex Webb作品 迪金斯提出的另外一個重要參考對象是法國導(dǎo)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 Pierre Melville)。在迪金斯的十大電影清單中,包括梅爾維爾的《獨行殺手》和《影子部隊》,其簡單、風(fēng)格化又不失寫實感的電影形式,是迪金斯的自我期許,例如在《影子部隊》的審問段落,沒有明顯打光或者攝影機運動,很冷靜地告訴對方將要處決他。而他在《邊境殺手》里,企圖達(dá)到的是這股不寒而栗的簡潔、少即是多的高效,其實在《銀翼殺手2049》中,也可以洞察迪金斯的這一偏好。 迪金斯曾說,他不喜歡拍動作片??墒撬麑γ窢柧S爾的《紅圈》推崇備至 ,因為梅爾維爾處理動作片的方式幾乎是“沒有動作”,銀幕上沒有發(fā)生的事,比發(fā)生的更有趣,有時他拍的是事后的反應(yīng),而非事情發(fā)生的當(dāng)下;維倫紐瓦對暴力的理解有點相似,片中最暴力的時刻多數(shù)發(fā)生在場外,他表示“:我想在不美化或創(chuàng)造太多奇觀下,表現(xiàn)暴力的殘忍與丑陋?!?/p> 實景與自然光 《邊境殺手》主要用Arri 的 Alexa XT 片門全開模式拍攝,部分車內(nèi)戲用較輕巧的 Alexa M,全都是單機視頻拍攝,儲存格式為無壓縮的 ARRIRAW 檔;片中明暗反差極大,可說把數(shù)字?jǐn)z影機的動態(tài)范圍(Dynamic Range)推到極限。搭配鏡頭組是 Arri/ Zeiss Master Prime,比較常用的是 32mm、35mm 或40mm,如果要更廣角的話,偏好 27mm,有時用21mm。 拍白天室外景時,他喜歡小光孔,能捕捉更多細(xì)節(jié),他不喜歡用大光孔,以虛化背景圈住主體的淺焦;但在夜晚拍攝時,他常用定焦鏡頭,開 1.4 的大光孔,給予影像更純粹的感受。 尚未成為電影攝影師之前,迪金斯熱愛拍照,也拍過紀(jì)錄片。他最擅長實景拍攝,利用自然光、現(xiàn)成光。 凱特上屋頂用望遠(yuǎn)鏡看墨西哥“煙火”的戲,就是把握短短 40 分鐘的魔幻時刻(magic hour)拍攝而成。以往他拍外景很愛用反光板,近年少用,《邊境殺手》只有穿越邊境的槍戰(zhàn)有用一些,為了讓車內(nèi)座位有一定亮度。 此外,車子前方的擋風(fēng)玻璃有放一些柔光紙(diffusion),有Brushed Silk、Opal、甚至是 Hampshire 的,讓光線漫射、柔化,并抓好一個角度,讓日光能照射到后座。柔光紙的放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擋風(fēng)玻璃頂端放6寸長的柔光紙,一種是撲滿整片玻璃,留一個洞給司機看路。其實,車后座有裝 LED燈以防萬一,但沒有用到。 運用自然光的最大難題在于你無法操控自然,這些利用自然光的片段,迪金斯會做嚴(yán)謹(jǐn)?shù)墓适掳澹ㄟ@部影片不是每一場都有畫故事板),因為陽光射出合適角度的時間稍縱即逝。室內(nèi)實景假使已經(jīng)合適,迪金斯不會做更動,如刑訊室的黃色墻壁就是原本的樣子,他認(rèn)為這個明亮、溫暖、宛如子宮的空間,違背觀眾對刑求場所的預(yù)期,變得更有趣。 實際拍攝中的攝影棚和照明 《邊境殺手》有相當(dāng)比例的實景,但也有不少在攝影棚拍攝,再跟實景做出觀眾難以分辨的結(jié)合。 突擊序場即是一例。這場戲很關(guān)鍵,得建立電影的緊張基調(diào)。他們找到一個很喜歡的房子,但內(nèi)景不夠?qū)挸?,只有用到外景,?nèi)景在阿爾伯克基市的攝影棚搭建。迪金斯跟美術(shù)指導(dǎo)溝通墻壁顏色時,要顏色淡到足以反射光線,但不要太白。 從迪金斯提供給《美國電影攝影師》雜志的燈位圖可知,這場的預(yù)裝光源包括65 盞太空燈(space light)、6 盞 T12 菲涅爾燈(Fresnel),還有 22 盞視情況使用的 2K 黃頭燈(Blonde)。 65 盞太空燈是來模擬白天外景的日光(迪金斯本來想要更多盞的,但預(yù)算有限)。T12 菲涅爾燈這種聚光燈發(fā)出的硬光很刺眼,也很白;一盞照亮沖鋒車撞破墻的位置,一盞穿過客廳的大窗戶,一盞照亮客廳旁的房間,另外三盞則由天窗射入。黃頭燈是一種 2000 瓦的敞口燈具,迪金斯認(rèn)為是十分有效且容易控制的光源,能制造寬廣、柔順的漫射。由于 T12 的光不夠強,最后真正打到演員身上的光,其實是這些裝在窗戶或地板上的黃頭燈,有些透過泡沫板的反彈或漫射打到演員臉上。 突襲段落里,最搶眼的色塊是當(dāng)凱特射殺一名敵人后,那個房間后方隨風(fēng)微微揚起的紅色窗簾。沖鋒車的車頭燈、廚房一閃即逝的紅色保溫瓶、這片紅色窗簾,以及墻上大片紅色血跡,是這一場唯一強烈的顏色,引領(lǐng)觀眾看見墻壁內(nèi)的血腥尸體,甚至是接著突如其來的爆炸。 當(dāng)凱特走進敵人尸體時,觀眾可以在反打中清楚看見一道不安的紅光蓋過她的臉。單純窗外的光線不夠紅,為了得到這片窗簾的紅色,迪金斯加上兩個紅色色紙、二分之一的 CTO(橘黃色色溫紙),窗戶上也有一些紅色色紙。 末段亞歷桑德羅威脅墨西哥警察開車帶他穿過邊境的段落,看似夜景實拍,因夏天拍攝夜晚較短,基于時間與資金考慮,最關(guān)鍵的畫面其實在攝影棚完成。車內(nèi)雙人鏡頭中,警察在前景開車,光打在他神情緊繃的臉孔,緩緩移動,后方燈光稀微、近乎全暗處,坐著持槍的亞歷桑德羅,壓低身子對他下指令,在劇本的描述中,亞歷桑德羅是一個“幽靈”(phantom)。 為了拍這個“幽靈鏡頭”,迪金斯在攝影棚用 3 個 Tweenie(一種 650 瓦的鎢絲燈),透過反光板來模擬車前大燈打在馬路上造成的反射光,并把燈調(diào)得非常暗,后方還有一些虛化的移動光源,最后跟實景結(jié)合。 另外還有一個場景,劇本中強調(diào)角色進圖夜視鏡的主觀視野,只能用夜視鏡看到彼此,這時再拍客觀鏡頭。 他們在 Alexa 攝影機上裝了特殊的圖像增強器(image enhancer),可以在幾乎全黑的條件下拍攝。迪金斯把一個 1000 瓦的小燈泡舉到 45 ~ 60 公尺的高度,再用反光板柔化光線,制造出十分微弱的仿真月光,只能勉強看到地面。拍攝團隊在這樣的黑暗中待了三晚,只有斯坦尼康(Steadicam)的操作員看得清楚,其他人都摸黑工作。 攝影,既是科技,也是美學(xué)。或許,迪金斯不是最能彰顯科技層面的人。他不會追趕新科技,談及自己用 Power-Pod Classic 電控云臺操作 Aerocrane攝像搖臂已經(jīng) 20 多年時,有點自嘲地說 :“我沒法使用操控桿,我不懂那個。大多情況下我操控方向盤,很老式的那種?!?/p> 古典之必要:美學(xué)基礎(chǔ) 維倫紐瓦說:“我很喜歡迪金斯的一點是,他不會害怕太古典(classical)。雖然他是美學(xué)大師,是第一流的敘事大師。對他來說,(畫面的)美麗永遠(yuǎn)是其次,第一要務(wù)是抓到最好的視角來說故事?!?/p> 電影的視角雖然大部分落在艾米莉·布朗特飾演的凱特身上,但對迪金斯來說,本尼西奧·德爾·托羅飾演的亞歷桑德羅才是全片的視覺基石,在他心目中,這個因家人慘遭毒手而從檢察官變成冷血殺手的角色,“具有近似《獨行殺手》或《紅圈》里的某些東西”,更進一步地說,這些梅爾維爾60年代犯罪電影經(jīng)典里的中心角色“可以冰冷、殘酷,但你同時間還是可以理解他們?!?/p> 《邊境殺手》有不少令人稱奇的段落,如緊張的囚犯運送、穿越隧道等動作場面,目眩神迷的魔幻時刻剪影,或細(xì)小微塵這類得睜大眼睛才會發(fā)現(xiàn)的細(xì)節(jié)。 但對迪金斯而言,最能彰顯一部偉大電影的本質(zhì),其實是最后廚房對話的特寫。這場戲只有旁邊廚房的實際光源,再用反光板把一些光反射到角色的側(cè)面,反射的量很少,于是他整個人除了側(cè)臉鑲嵌些微亮部以外,完全嵌入黑暗。過肩鏡頭是最基本、最常見甚至說最泛濫的拍法,迪金斯也并非過肩鏡頭的愛好者,但在這場戲里頭,如此簡單、直接的視頻拍攝手法,最能凸顯兩種信念、身份的對峙。 他說“:這就是我為什么喜歡攝影——注視一個演員的臉,真的?!?/p>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diewire. com/thompsononhollywood/cinematographer-roger-deakins-handwritten-list-of-top-10-films-includes-kubrick-leone-antonioni-and-more http:// www.afcinema.com/Cinematographer-Roger-Deakins-BSC http:// www.bbc.com/news/entertainment-arts-26987466 http://variety.com/2015/film/in-contention/roger-deakins-sicario-interview-denis-villeneuve-1201601102/ http://www.theasc.com/site/ blog/thefilmbook/sicario-interview-with-denis-villeneuve/ http://deadline.com/2016/01/roger-deakins-sicario-cinematographer-editor-oscars-1201675882/
內(nèi)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m.zuisun.cn/news/2148.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