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認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下面,就讓我們根據(jù)時間順序盤點一下對電影特效構成革命性影響的十大經(jīng)典影片。
《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Tron)
后期制作于1982年的《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遠遠稱不上是史上最出色的電影,但其卻是史上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影片之一。
事實上,《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還是史上第一個大量運用電腦生成畫面的影片。該片的后期制作過程非常復雜,單是后期制作涉及的工作人員就超過了500人。而且,由于當時的計算機設備還非常稀缺,負責CG的一個八人小組總共只有一臺計算機可用,而這家伙配備的300MB磁盤模組就有現(xiàn)在的洗碗機那么大。
盡管《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最終沒有像《星球大戰(zhàn)》那樣票房大賣,也沒有像《2001太空漫游》那樣成為影史經(jīng)典,但它卻開啟了電影通向電腦世界的大門,并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第一部描寫虛擬空間的科幻電影。
《終結(jié)者2》(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終結(jié)者2》是一部1991年的科幻動作片,為1984年電影《終結(jié)者》的續(xù)集,由詹姆斯-卡梅隆執(zhí)導,阿諾-施瓦辛格主演。同時,該片也是歷史上第一部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應該說,《終結(jié)者2》在影片中所運用的大量特效鏡頭也是使該片獲得當年奧斯卡獎的一大理由。
其中,單單是劇中反派人物T-1000的變身鏡頭就花費了整整8個月時間,耗資500萬美元才最終完成。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侏羅紀公園》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險電影,改編自邁克爾-克萊頓于1990年發(fā)表的同名小說,由環(huán)球電影公司出品。為了在片中真實呈現(xiàn)出遠古時期的龐然大物,斯皮爾伯格特地找來兩名金牌制作人制作電子恐龍和遠景畫面中的動態(tài)恐龍。
其中,著名的電影特效制作公司工業(yè)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在這部影片中首次成功制作出了由數(shù)字技術創(chuàng)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實皮膚、肌肉和動作質(zhì)感的角色。
影片于1993年6月9日在華盛頓國家建筑博物館首映,首周票房便高達8170萬美元,最終全球票房則超過了9億美元,成為當時最成功的商業(yè)片,這一紀錄直到5年后才被《泰坦尼克號》打破。
《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玩具總動員》是皮克斯的動畫系列電影,共制作了三部,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合作推出。其中,《玩具總動員1》是首部完全使用電腦動畫技術的動畫電影,該片于1995年11月22日在北美公映。
作為首部全電腦制作動畫,《玩具總動員1》根據(jù)鏡頭繁簡每一幀制作時間都耗時4至13小時不等。整個工作系統(tǒng)由87臺雙CPU和30臺4CPU的Sparc工作站組成,還有一臺Sparc1000服務器作為協(xié)助。
該片在主題、技術、處理等多方面均具有革命性意義,并花費了上億的制作成本、歷時整整四年才完成,工程之浩大令人嘆為觀止。
《黑客帝國》(The Matrix)
《黑客帝國》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1999年的一部動作、科幻電影,影片講述一名年輕的網(wǎng)絡黑客尼奧發(fā)現(xiàn)看似正常的現(xiàn)實世界實際上是由一個名為“矩陣”的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tǒng)控制的。尼奧在一名神秘女郎的引導下見到了黑客組織首領墨菲斯,三人由此走上了抗爭矩陣的征途。
當時首次觀看這部影片的觀眾可能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那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的究竟是什么,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想象這些鏡頭究竟是如何拍攝而來的。
在整部影片中,“子彈時間”(bullet time)或許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組鏡頭了。據(jù)悉在拍攝這組鏡頭前,劇組會先預覽子彈時刻這個動作場景,而這會涉及到很多武打動作和特技,要事先設想出這樣的動作場面,然后根據(jù)這個設想制作CG預覽效果。在理解要制作的場景后,再發(fā)揮創(chuàng)意把整個動作以3D場景的模式完整拼湊出來。
《角斗士》(Gladiator)
類似于《角斗士》這樣的古羅馬史詩巨片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并不陌生,但由于演員奧利弗-里德(Oliver Reed)在拍片期間因心臟病突發(fā)去世,因此制片方不得不重新制作一些有他出現(xiàn)的場景,并使用了他的3D CGI面孔。
雖然這一后補鏡頭總時長不過2分鐘左右,但其特效制作成本卻高達320萬美元。
《指環(huán)王》(The Lord Of The Rings)
在那個時代,就連奧斯卡都不得不開始承認那些僅僅通過電腦特效CG而出現(xiàn)在電影中的演員,而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在《指環(huán)王》中出演的咕嚕便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個虛擬角色。
事實上,《指環(huán)王》導演彼得-杰克遜原本計劃以電腦動畫生成咕嚕的形象,因此瑟金斯最初的工作也不過是為角色來配音,并短暫扮演咕嚕水中照鏡時映出的史麥格。但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順利,盡管瑟金斯努力為聲音注入感情,但他還是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無法融入其中,于是便和杰克遜商量要求利用動作捕捉技術來親自扮演這個角色。作為《魔戒》系列電影中一個貫穿全篇的重要角色,咕嚕無限蒼老的身體,灰暗粗糙的皮膚都源自于電腦特效,而雙重性格交替間瘋癲、變態(tài)和欲望的復雜性格則要完全歸功于安迪-瑟金斯的出色演技。
《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除了主要演員之外,《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影片中的一切場景都是由電腦制作生成的,并通過藍幕技術完成了全部的拍攝工作。據(jù)悉,這部片子中的特效鏡頭超過2000個,全片拍攝僅耗時29天。
而如果不是全部用藍屏技術而是采用傳統(tǒng)取景拍攝的話,該影片的拍攝或?qū)⒑臅r1年時間。
《阿凡達》(Avatar)
由卡梅隆導演執(zhí)導、耗資近5億美元的《阿凡達》毫無疑問是史上最復雜的電影之一。這部2個半小時的電影包含有1600個鏡頭,而且《阿凡達》和“金剛”(King Kong)等電影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要制作的不是一個、而是上百個有照片般真實感的CG角色。
事實上,在影片籌備之初卡梅隆曾做過特效測試,可是這個耗費幾百萬美元的測試結(jié)果并不理想,因為電腦制作出的“阿凡達”猶如死人一般。因此他才最后決定采用動作捕捉技術,這需要演員穿上一套特殊的服裝,上面有很多的感應球,演員的表情動作通過它們傳輸?shù)诫娔X里,并附加在電腦動畫生成的虛擬角色身上。
幸運的是,這個裝置取得的實際效果非常好,它能追蹤到演員很多細微的動作,如皺眉、抽動鼻子、眼睛的一瞥,嘴唇、牙齒、舌頭和下巴的聯(lián)動等等。演員95%的表演都能完美復制到他們的動畫角色身上,而在以前這是完全無法想象的。
《盜夢空間》(Inception)
《盜夢空間》講述的是由萊昂納多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并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而且,該片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從來都不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導演,而他也成功將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在了這部影片中。
由于諾蘭喜愛搭景和實拍,同時喜歡傳統(tǒng)的模型技術,影片依賴電腦CG技術的時候并不多。因此制片人為影片做了不少的機械工程,比如在碩大無比的飛機棚內(nèi)搭建壯觀的布景,包括第三層夢境雪山中的碉堡、“迷失域”夢境中的日本宮殿、一間可以傾斜30度的酒店大堂酒吧以及一座水平橫放在地板上的電梯。而且,這些機械布景也都成功做到了電腦所無法做到的效果,并為該片贏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在內(nèi)的8項奧斯卡提名。
內(nèi)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m.zuisun.cn/news/4920.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