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尚未認證為創(chuàng)作人或影視公司,認證即可享有:
第一集的內容是盡可能還原早期疫情。
受益于《一級響應》制作團隊的堅韌和上級部門的幫助,在前期的拍攝過程中,我們做了許多獨家的采訪。作為一個紀錄片團隊,能夠采到的采訪,我們都夠到了,雖然這些采訪并沒能完全幫助我完成心中的那副拼圖,卻解答了一些關于人心的困惑。
《貳月》
孫堯蔣逸哲
3月13日我們到達武漢,當時武漢疫情的整體態(tài)勢雖基本穩(wěn)定,但仍然面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物資短缺,食宿交通等條件很不理想。這些對我們來說都可以克服,但對于創(chuàng)作而言,最大的困難莫過于形勢穩(wěn)定以后,我們無法拍到疫情初期的畫面。
很多當時在第一時間拍攝到的素材對我們非常重要和珍貴,需要用盡一切方法去獲取這些素材。還有就是面對多方的信息來源,需要一一核實,進行選擇和取舍。
想在最快的時間內梳理出人物故事脈絡和制定拍攝計劃,需要通過采訪,回述,結合當事人手機里的視頻和照片,和記錄現(xiàn)在進行的事件去豐滿故事結構。
很多人經(jīng)歷了失去親人的傷痛,不愿面對鏡頭,獲取他們的信任接受我們的拍攝成為了我們工作中最大的挑戰(zhàn)。比如武昌醫(yī)院院長劉智明因公殉職,妻子蔡麗萍強忍悲痛仍堅守在抗疫最前線,她一度拒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和拍攝,我們用一次次真誠和真心的溝通最終使她面對鏡頭和我們講述她的故事。
比較驚險的場景是我們有一次去醫(yī)院拍攝外景,沒有穿隔離服,只佩戴了普通口罩,突然看到很多康復的病人在辦理出院手續(xù),想都沒想就沖上去采訪,問他們出院的感受,可謂是零距離的接觸,等采訪拍攝結束才發(fā)現(xiàn)周圍所有的人都穿著防護服,當時是一點意識都沒有,后來想想還是覺得有點害怕。
另外,在醫(yī)院“紅區(qū)”的拍攝也是我們拍攝工作中最困難的部分,我們接受了嚴格的院感培訓,克服了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不適應,盡快調整和恢復,隨時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厚重的防護服讓我們行動變得遲緩,淚水與汗水讓我們的視線變得模糊,持續(xù)數(shù)小時的拍攝是對我們極大的考驗,我們的體力和意志力都達到了極限的程度。
對我個人而言,能夠有幸參加《一級響應》的拍攝和制作,是我一生中寶貴的經(jīng)歷和財富,我收獲了來自團隊的溫暖和我們紀錄片里拍攝到的所有的人給我的力量!
我們記錄下了所有醫(y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奮力救治生命的動人時刻,所有為這場戰(zhàn)疫拼過命的每一人的鮮活畫面,都將會永遠留在共和國的影像史冊之中。偉大的抗疫精神也將會指引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永遠懷有克服和戰(zhàn)勝所有困難的勇氣,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去感受溫暖,感恩生命!
—
短短一個月時間里,武漢市就有數(shù)百名醫(yī)護人員感染,甚至以身殉職。全國的醫(yī)務人員前仆后繼,舍身忘死的精神,震撼了每一個中國人。但當我看到的大量現(xiàn)場素材后,心中的震撼更甚。
最初接到任務的時候,我曾一度陷入了自我懷疑,擔心自己能不能順利完成《一級響應》——《貳月》這一集導演的職責。總導演給到這集的表達非常詩意化:“霜重角聲滿”,盡管霜濃霧重,困難曲折,但中國人民向新冠病毒宣戰(zhàn)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這意味著第二集是紀錄片故事真正的開始,人物的登場和伏筆的埋設,片中主要跟拍對象的命運變化都從這里起步。
但最開始接觸到的素材卻是來自四面八方,人物千頭萬緒,拍攝采訪時的隨機性和目的性也各有不同,想要從大量素材里,尋找到最能與觀眾產生共情的真實鏡頭,成了我最大的愿望。
所以一開始制作時,我糾結于內容的真實性和可看性,沉迷于細枝末節(jié)不能自拔。最后在廣電總局和總導演的指導之下,確定了以重大歷史節(jié)點下的人物故事進行構建。
在三四周內,我和另一位導演孫屹立共同分看了120多T的素材,最終整理出一份表格,詳細地按時間順序梳理出一條條人物命運的變化線。至此,才開始有把握展開故事了。同時《貳月》這集是安排在最早完成的,所有實驗性的敘事方法,畫面開創(chuàng)性的剪接技法,都主要在這集里先進行嘗試,因此整個試錯的過程痛苦而漫長。
《貳月》記錄了看似平靜的“封城”背后,實質是全國人民逐漸把勁擰成一股繩的過程。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段落是,那個病得已經(jīng)站不住的熊阿姨還在叮囑著社區(qū)工作者和家人:“不要怕,要堅強,要沖……”。特別是女兒要上前來攙扶,熊阿姨使勁揮手推開女兒,并嚴厲阻止老公靠近她的那個下意識反應。她擔心自己得了新冠,再傳染給家人,因此堅定地要把他們推開。我第一次看到這段素材的時候,眼淚嘩的一下就下來了。
我們大量選擇用親歷者的影像來記錄這段時光,用親歷者的話語來為這段歷史進行描述。無論是接送醫(yī)護人員上下班的志愿者司機成冬和乘客的對話、志愿者快遞員汪勇的小視頻,還是患者阿念的自我記錄、醫(yī)務工作者和百姓的手機視頻等,都是為了從更多的個體角度展開對于這段時光本身的觀察和記錄。
個體親歷視角的命運隨著整個抗疫過程起伏跌宕,平凡而又真實,普通而又偉大。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而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站在他們身后。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有一段紀錄影像我們用了維姆·文德斯在《地球之鹽》中的表現(xiàn)手法。減少畫面上的其他信息元素,試圖讓觀眾聚焦在照片本身的細節(jié)和上海中山醫(yī)院出征武漢的領隊朱疇文副院長的錄音上,最大程度地發(fā)掘內容本身的魅力。
這里特別要感謝解放日報的同行記者們,他們拿出了最好的照片支持我們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有情感的照片組合疊加起來,凝固了時空,蘊含著驚心動魄的力量。
這次《貳月》導演的經(jīng)歷,讓我在素材深度挖掘和劇情構建上的能力獲得了小小的進步。
在120多T的抗疫影像紀錄采訪素材中,我看到了醫(yī)護工作者英勇堅毅的行動背后,作為有血有肉普通人的那份感情;看到了社區(qū)工作者在紛繁復雜、日復一日服務工作的那份耐心和責任心;看到了政府和各級組織從上到下一致行動起來后的雷霆作風;看到了最質樸的愛和眼淚;看到了很多雙眼睛里流露出來的堅定信心;看到了很多張臉在拿下口罩后的溫暖微笑。我對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責任有了全新的理解。
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做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的普通的一天。”二月是一個普通的月份。但2020年的《貳月》,卻因為有了英雄的中國人民,變得波瀾壯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后浪電影(ID:pmovie_sheyingshi)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RPh-Q9Cb45ELyPDUFZwpTg
內容由作者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來源,附以原文鏈接
http://m.zuisun.cn/news/9302.html全部評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圖片
發(fā)表評論